未来网北京6月12日电(记者 凌萌 苏建军)“狂奔”的蜜雪冰城,再被曝出“门店员工在水池洗脚”的丑闻。近日,一段“蜜雪冰城员工在水池洗脚”的视频在网络不断发酵,并登上微博热搜,也将蜜雪冰城的食品安全以及管理问题曝光在公众视野。12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对此事件通报称,涉事门店人员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目前该门店处于闭店状态,执法人员对蜜雪冰城总部进行了约谈。(曝料邮箱:Rcaijing@163.com 新闻热线:010-56793767)
蜜雪冰城被曝员工在水池洗脚
近日,一段蜜雪冰城员工在水池中洗脚的视频在网络掀起热议。据网传视频显示,6月10日,在一家蜜雪冰城门店内,一名店内人员脱下鞋子,在饮品制作工具台上的水池内洗脚。而在该水池旁,放置有柠檬片等原料,以及制作饮品的器具和杯子。
图源:新浪微博
该段视频经曝光后,迅速在网络发酵引发舆论热议。6月11日,该事件登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对蜜雪冰城的食品安全表示担忧:“这是看见的,看不见的卫生情况多了去了”“一不小心就可能喝到他们的洗脚水?”“没有洗墩布的水池吗?”……
对此事件,蜜雪冰城回应称,经核实,视频中的店员为门店老板父亲,因工作中脚部烫伤,用冷水应急处理,出现该行为。目前已对涉事门店责令闭店,并对该门店进行消毒,对全体店员进行规范培训、整改。
不过,蜜雪冰城的此番回复却难让消费者“买账”。11日下午,有目击者向媒体透露,该门店位于北京潘家园,“当时并没有看到老人有烫伤情况,是自然走到水池那里洗脚,没有任何避讳。且我本人只站在距离一米左右的距离内,旁边还有很多顾客在饮用产品,是所有人都可以看见的位置。对于官方的回复我不赞同,操作台后台都有监控,希望核实之后再做回复,如有烫脚的情况,请(蜜雪冰城)发出后台操作视频。”
记者注意到,11日晚19时,蜜雪冰城在其抖音官方账号“蜜雪冰城总部客服”上再度发布回应称,经调查核实,6月10日18时27分50秒至28分25秒,涉事员工在转存、加热原料的过程中,不慎将物料洒落,导致右脚烫伤,随即在水池进行了冷水冲洗,随后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同时,该官方账号还公布了一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治疗记录单。就诊时间显示为6月11日,病情主诉为“右脚趾伤”。
图源: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官方微信公众号
12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对此事件发布检查情况通报,称蜜雪冰城涉事门店人员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目前该门店处于闭店状态,执法人员对蜜雪冰城总部进行了约谈,并提示其应对各门店加强培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加大巡查力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网记者向蜜雪冰城公关部有关人员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是加盟商还是客户?
1997年,蜜雪冰城起家于河南郑州一家名为“寒流刨冰”的小店。两年后,创始人张红超将门店正式更名为蜜雪冰城,并在不断摸索中走出一条以“低价模式”取胜的“致富之路”。
2007年,蜜雪冰城开启加盟事业,并迅速凭借“1元冰激凌”“4元现制果饮”等低价产品,抢占了三、四线城市消费市场。此后,深耕“低价模式”和“下沉市场”的蜜雪冰城,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加盟门店遍布全国,但从蜜雪冰城的“加盟模式”上看,其主要客户和营收、利润均来自加盟商。
据蜜雪冰城于今年1月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数超过36000家,覆盖中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海外11个国家,是国内现制饮品行业中唯一一个达到3万家门店规模的企业。其中加盟门店的占比高达99.8%。
加盟模式让蜜雪冰城疾速狂奔,也让其尝尽了甜头。透过招股书来看,加盟商成为蜜雪冰城的主要收入来源,首先便是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费。蜜雪冰城官网显示,开一家线下加盟店所需的年费用在21万元以上,包括合同履约保证金20000元、日常管理/运营指导/活动扶持管理费4800元、培训服务费2000元等,其中并不包含店面租金、转让费等。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通过向加盟商收取的加盟费和服务费分别为1.96亿元、2.76亿元、2.84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1.9%、2%、1.8%。
而在交完加盟费后,加盟商还需要向蜜雪冰城统一购买商品(主要包括食材如糖、奶、茶、咖、果、粮、料,以及包材等)和设备,这才是蜜雪冰城盈利的“大头”。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和设备的费用分别为101.54亿元、132.99亿元、151.1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98.1%、98%、98.2%。
这也意味着,加盟门店越多,蜜雪冰城赚得就越多。不过,这看似是一种“双赢”模式,但实际上加盟商却处于弱势地位,不仅要自行承担亏损、库存积压的风险,还要应对加盟门店增多以及行业内部竞争加剧所带来的沉重市场压力。
时至目前,不少蜜雪冰城加盟商控诉因前期投入高、门店密度大而不赚钱,面临竞争压力。此前就有蜜雪冰城加盟商向媒体透露,其在大城市开了一家蜜雪冰城的加盟店,“看着生意好,但回本特别慢,已经在考虑其他项目了”。也有加盟商直言“加盟一年都未能回本”。
还有加盟商对蜜雪冰城的门店密度诟病称,一个四五线城市的商业步行街上就开了约5家蜜雪冰城门店,彼此之间抢生意。一些加盟商为了防止自己的生意被抢,会在蜜雪冰城的“提醒”下选择在同一区域加开新店。
此外,加盟商还可能因食品安全及管理问题,面临随时被闭店的风险。而闭店之举于规模庞大的品牌方蜜雪冰城而言,影响程度可谓微乎其微。
加盟模式隐忧频现,或成IPO“拦路虎”
蜜雪冰城所高度依赖的加盟模式,固然能为其带来高收益,以及助力其实现版图的迅速扩张,但庞大的加盟门店规模,也让其在加盟门店的标准化运营及管控上面临着挑战,疾步扩张下食品安全及门店管理问题频现。
据未来网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来,蜜雪冰城被曝出的食品安全及门店管理问题就有十余起。其中,早在2021年8月,由于使用过期食品原料,河南省5家蜜雪冰城门店被责令停业整改,9家被处以行政处罚;2022年3月,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一蜜雪冰城门店因经营过期食品,被监管部门罚款1万元。
去年11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北京食品安全大检查”公告显示,自2023年1月以来,蜜雪冰城位于北京的34家门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位居公告问题品牌之首。
此外,2022年4月、2022年7月以及2023年4月,蜜雪冰城的三家门店均因雇佣童工遭到行政处罚。
对于加盟门店的管理问题,蜜雪冰城也在招股书中做出了风险提示:“如果加盟商未能履行其于加盟协议项下的义务或未能始终遵守我们的要求、政策或指引,或无法维护我们的品牌形象及价值观,则我们的品牌形象及声誉可能会受到损害,从而可能会损害我们的经营业绩及业务前景。”
资料显示,2021年,蜜雪冰城曾拟在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并于当年9月在河南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然而,在此之后蜜雪冰城并未传出成功上市的消息。
今年1月,蜜雪冰城弃A转港,向港交所发起上市冲击。但截至目前,港交所未披露其上市新进展。而门店规模在其之下的茶百道,已于今年4月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第二家新式茶饮上市企业。
“蜜雪冰城加盟门店规模庞大,在此之下的管理难度非常大,食品安全及管理问题频现,或成为其IPO之路上的‘拦路虎’。即便上市成功,其加盟模式也隐忧尚存,演变成让投资者担心的风险之一。”财经评论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谭浩俊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