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载誉

知名文史撰稿人,专注世界历史、欧洲历史
其他榜No.35十万粉丝

短视频作品列表

后人的命运如何?徐达后人结局 。#历史 #中国历史 #明朝 #明朝历史 #徐达 徐达后人结局?与朱家在大明朝共同享尽荣誉与财富。 徐达是朱元璋口中“功贯古今人第一”的大明第一勋贵。在他死后,朝廷不仅追封他为中山王,更赐予“武宁”的谥号。 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即我们所谓的“盖棺定论”。古代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因而谥号不仅具有特定的涵义,而且具有特定的等次。 根据《明会典》记载,明朝的谥号制度中,武将这一脉里面是“武”字开头,后续依次与之搭配的字是宁、毅、敏、惠、襄、顺……。徐达谥号“武宁”,“宁”字代表了在明朝官方的眼中,他是武官第一等的好臣子。 死前封“国公”,死后成“中山王”,还被认定为武将第一好臣子,朱元璋对徐达可谓满眼全是欣赏。同时在徐达死后,朱元璋也履行当年起兵之时承诺的“为将不妄杀人,岂惟国家之利,尔子孙实受其福”。 根据朱元璋为徐达所撰神道碑的说法,明朝官方认同徐达有四子四女。其中徐达的4个儿子,朱元璋亲自赐名,给予高官俸禄。 长子徐辉祖世袭了魏国公的爵位,不过由于反对朱棣被削爵、禁锢。但后人徐钦在永乐22年得以复爵魏国公,共计传承十一代,最后一任魏国公叫徐文爵,当南京城破时投降满清。 次子徐膺绪世袭正三品指挥使,不过在世的时候,曾升迁到正二品都督佥事,一直是明朝军中实权派。 三子徐添福,因为早逝,白在人间走一遭,没有荣华富贵。 四子徐增寿,在世的时候达到正一品左都督,不过因为在靖难之变中支持朱棣被建文帝斩杀,但因祸得福,后代得到世袭定国公的爵位。定国公传有九代,最后一任叫徐允祯,崇祯十七年(1644年)为大顺军所杀。 正是因为长子徐辉祖、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变中分别踩了2条船,整个徐达家族度过了在大明朝最大的危机,不但保住荣华富贵,还做到了一门两国公的传奇。 徐达的女儿们,相较于儿子们要幸运很多,其中三个女儿全部嫁给朱元璋的皇子。长女是明成祖朱棣皇后,次女是代王朱桂的妃子,三女出家为尼,四女则为安王朱楹的妃子。 因为女儿们的好丈夫,徐家是死死地绑定在朱家皇族身上,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 徐达后人结局?在明一朝,徐达一脉做到了跟朱家共享富贵。 微信关注公众号【袁载誉读明朝】,可获整理的【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03-30 21:39233次点赞
于谦何罪?朱祁镇下令斩决的背后动机 。#于谦 #历史 #中国历史 #明朝 #明朝历史 天下冤之!于谦何罪? 好大喜功的朱祁镇不顾群臣反对,执意选择御驾亲征来犯的蒙古人。在作战过程中又亲太监王振,造成军心混乱。 最终,这场轻率的征战演变成了土木之变,数十万大明精锐军队土崩瓦解,一败涂地。朱祁镇本人也被俘,沦为“瓦剌留学生”。 更为糟糕的是,蒙古铁骑趁机一路杀到北京城,马蹄声震耳欲聋、喊杀声冲破天际。 蒙古人打过来了!朝堂之上,很多大臣都极力劝皇宫里的老朱家效仿北宋南下,借助长江流域御敌,再图收复河山。 逃跑?正当朝堂之上,逃跑声络绎不绝时,于谦这位孤胆英雄挺身而出。他张口闭口就是天下,就是蒙古人再次奴役北方汉人的悲凉。强调老朱家若放弃抵抗,愧对百姓当初选择朱家作为皇帝、天下之主、九五至尊的信任。 于谦除嘴上不饶人,还是实干家。当大臣们纷纷嘲讽他“你行你上”,试图以此质疑他的能力。结果,哪曾想到于谦真的就披甲上阵杀敌。 于谦虽然在此之前,他只是天天喊着“孔夫子”的文官。但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人时,他坚决的拿起刀枪,指挥二十二万大军,列阵北京九门外,跟蒙古人血战,杀出汉家男儿的血性。 此后,于谦用一场场不要命的拼死,打得蒙古人寸步不再前进一步,耗到了大明朝各个地方的勤王军到来,保住了北京城的周全,迫使蒙古人退却。 若无于谦在危难之时的“忠心”、“担当”,大明朝在朱棣之后,传3代就完蛋!“大明”那个“大”字可能就要去掉。 然而就是这样的大功之人,朱祁镇在1457年搞了个“夺门之变”复辟之后,立马就将其斩杀。至于斩决的背后动机?主要是朱祁镇怀疑于谦的“忠心”。 蒙古人在交战之时,曾用明英宗朱祁镇为人质逼和,按照古代“忠”于帝王的最高伦理,于谦应该是跪着答应。 结果于谦高喊“社稷为重,君为轻”,不接受,还拥立了一个新皇帝明代宗朱祁钰,由于可见,于谦这个“忠”,不是忠于朱家,而是汉家天下。 对于朱祁镇来说,于谦是不忠之臣。 除去质疑“忠心”外,还有就是助朱祁镇复辟的权臣徐有贞说的: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 微信关注公众号【袁载誉读明朝】,可获整理的【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03-28 22:0911次点赞
明朝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历史 #中国历史 #明朝 #明朝历史 以金价为基准价进行换算是4662元左右,以米价换算则是1080元上下。 一两银子换4662元人民币的由来,我是基于目前每克大约500元左右徘徊的金价,结合明朝官方的金银兑换价,做的一个个人推论。 根据《明史-食货志》的记载,金银的兑换在明朝洪武年间是有官方“定价”,定价是“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 明朝人顾炎武在写随笔《日知录》时,也有提到金银汇率是:洪武八年造大明宝钞,每钞一贯折银一两,四贯易黄金一两。 明朝一两约等于37.3克,随笔与正史对照又得出1两黄金等于4两白银,若按金价每克500元算。37.3克黄金可换18650元人民币,1两白银则是18650除去4,等于4662元。 由于黄金目前是作为贵重金属,一般用于投资场景,已不是直接流通的货币,因此,金价在衡量古代货币购买力时的参考价值相对有限。 所以,网上还有一种流行算法,是使用米价进行核算。明朝一斤大约590克上下,换算成现在的斤就是180斤左右,参考现在大约是3元的米价计算,那么一石就是540元 。 同时《明史-食货志》记载,明初户部曾定下“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也就是说一两白银买两石大米,可折算1080元。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粮食产量已得到显著提升。相较于古代,粮食的稀缺性已大幅减少。因此,若仅以米价为基准来推算古代银两的购买力,是有历史局限性存在。 综上,明朝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是一个难以回答的历史问题,不同时空,同样一个物品,它的价值都有差异的,若“等于”无法统一背景,就谈不上“等于”多少了。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推算,仅供参考,请大家自行甄别其准确性。 期待您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袁载誉读明朝】
03-27 20:4423次点赞
同样是夺位,为何李世民比朱棣名声好? 。#历史 #中国历史 #明朝 #明朝历史 #朱棣 因为朱棣是全国性的发动内战,而李世民只是在皇城的小范围内发起兄弟争权械斗,对民间的破坏程度、舆论的伤害程度都要差很多! 我们常说的夺位,指的是夺九五之尊的皇帝位,抢的是皇宫之中高高在上的龙椅。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夺皇位,他的皇位是父亲李渊退位让缺,理论上根本没有造反。唐朝的文武百官眼里,李世民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仅仅是皇室子弟的武装械斗。 玄武门之变中,李自成势力和太子势力在微操上都控制的很好,只是选择少量亲兵,然后在大唐都城一个可控之地进行最后的政权决战,并未殃及鱼池。 因而,玄武门事变从规模与成本来看,它根本没有把国家给搞乱,甚至对于整个事件的吃瓜群众来说,除临近宣武门的居民,大部分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朱棣这边却恰恰相反,他是货真价实的在造反。1399年,朱棣亲率忠诚于自己的士兵,自北方一路向南征战,一路上刀光剑影,所过之处血流成河。洪武之治带来的社会稳定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历经元末军阀混战中你杀我、我杀你的状态之后,华夏大地极其缺人、缺钱。为此,朱元璋在世之时,都在极力推动休养生息政策,让老百姓敢生娃。 但是这一切都被朱棣彻底打破,他用战争中数万人、数十万人的流血牺牲,把朱元璋的治世轰的支离破碎。你说!好日子还没有过几天,就一去不复返了,老百姓能跟朱棣亲? 丢失百姓支持后,朱棣又得罪了手握春秋史笔的文官体系们。登基之后的朱棣对异议分子采取严厉的打击政策,尤其是那些拿建文帝失踪,说自己得位不正那群人。 同样是夺位,为什么李世民比朱棣名声好?本质上是事件的杀伤力,李世民基本就用家臣和私人武装解决,甚至坏的影响范围,都控制在都城极小之地。而朱棣打的是内战,是拉了大半个中国下水,大家体感超级强的。 同名微信公众号【袁载誉读明朝】期待关注
03-26 20:08118次点赞
刘伯温最后的下场。#历史 #中国历史 #明朝 #明朝历史 刘伯温是在65岁时因病而亡,病因是遭遇胡惟庸下毒(《明史》观点)。 洪武九年正月下旬,刘伯温突感身体不适,时任百官之首的丞相胡惟庸派遣医生关心与诊断。 面对同僚的关心,刘伯温起初很开心,对该医生开的药很信任的直接饮用。然而病情不见好转,甚至有恶化的倾向。 《明史》记载吃药后的刘伯温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刘伯温的肚子很是难受,仿佛塞满石头一般的硬物。 面对自己服药后的不适,刘伯温是有怀疑自己中毒,甚至还做了告状的动作,希望可以救自己。 根据《国朝献征录》的记载,刘伯温是在朱元璋面前,完整交代过自己吃胡惟庸药的事实,然而朱元璋的态度是“公遂白于上,上亦未之省也”,并没有因此引起重视,只是例行的安抚刘伯温多多保重。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这一次没有及时出手惩办胡惟庸,后世很多人都怀疑、甚至直接认为朱元璋可能是毒死刘伯温的真正幕后黑手。 跟朱元璋见面之后,刘伯温于三月下旬正式得到朱元璋的恩准回乡。而此时的刘伯温病情已经急剧加重,据《国朝献征录》记载“居家一月而薨”,最终回乡后,仅一月光阴,刘伯温就撒手人间。 在死前,据《明史》记载,刘伯温曾跟儿子说:”我欲为遗表,惟庸在,无益也。惟庸败后,上必思我,有所问,以是密奏之”。刘伯温的遗言,充斥着对胡惟庸的提防,将他和胡惟庸的矛盾公开化。 刘伯温死后不久,据《明史》记载“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幷谓其毒基致死云”,胡惟庸案发,胡惟庸党曝出毒杀刘伯温的惊人计划。 总之,刘伯温怎么死的?综合正史资料记载,目前主流的观点,都认为刘伯温是被胡惟庸毒杀。 同名微信公众号【袁载誉读明朝】期待您的关注
03-25 21:15103次点赞